
每到春夏季节野生蘑菇生长格外旺盛,是误食野生蘑菇中毒的高发期,需慎防食用野生蘑菇中毒。我乡森林植被丰富,孕育了形形色色的野生菌,且老百姓喜欢采食野生菌。然而,有些毒蘑菇与一些可食野生菌外观相似,由于我们肉眼无法辨别,极易将毒蘑菇混淆采食,导致中毒发生。
预防毒蘑菇中毒“三不”
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采、不食、不买不卖野生蘑菇。大家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。请广大群众增强毒蘑菇识别和预防能力,提高食品安全意识。
充分认识毒蘑菇的危害
一些野生的毒蘑菇与食用菇外形相似,鉴别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、气味、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辨别,极易误食而引起中毒。在野外,无毒的蘑菇往往与有毒的蘑菇混生,无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丝的感染。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无毒蘑菇种类,仍然会有中毒的危险。毒蘑菇所含毒素较复杂,或因地区、季节、品种和生长条件的不同而各异。蘑菇中毒潜伏期为2小时至24小时,有的仅为10分钟左右。误食毒蘑菇、肝损害型中毒最为凶险,表现为恶心、呕吐、肝区疼痛等症状,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精神症状。目前对有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,且中毒症状严重、发病急、死亡率高。
常见野生蘑菇的样子
鉴别有毒蘑菇的方法误区
民间一些鉴别毒蘑菇的方法不可靠,主要有以下一些误区:
误区一: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,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。事实上我国的一些剧毒蘑菇,如灰花纹鹅膏、亚稀褶红菇都是灰色的,致命鹅膏、裂皮鹅膏都是纯白色的。
误区二:蘑菇跟大蒜、大米、银器、瓷片等一起煮,颜色变黑有毒,没变颜色就无毒。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,我国的一些剧毒蘑菇跟大蒜、大米一起煮,大蒜、大米的颜色并不变黑。
误区三:生虫、生蛆的蘑菇没毒。很多昆虫、动物对毒素的吸收与人是不一样的。剧毒的鹅膏菌成熟烂掉后很容易生虫,生蛆。甚至剧毒的鹅膏菌经口服喂养小白鼠,小白鼠都会死。
误区四:受伤变色或者有分泌物的蘑菇有毒。受伤变色或者有乳汁流出是很多科属例如牛肝菌科、红菇科的一个特征,实际上,牛肝菌科和红菇科的很多种类是可以食用的,因此,不能凭受伤变色或者有分泌物来判断蘑菇是否有毒。
误区五:长在潮湿处或家畜粪便上的蘑菇有毒,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。蘑菇的有毒无毒与生长环境没有关系,因为有毒蘑菇与其他蘑菇生长的环境是一样的。
食用有毒的蘑菇中毒怎样急救?
1.催吐是最常用的自我急救方法,中毒者应立即进行催吐。但如果中毒者出现昏迷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,否则容易引起窒息。
2.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,千万别拖延。
3.有人发生中毒后,凡同食用过同样蘑菇者均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。
4.保留剩余蘑菇样本,送有关部门鉴定,这有助于确定毒素的种类及制订合适治疗方案。
此外,专家建议吃蘑菇的同时最好不要饮酒,因为一旦吃到的是毒蘑菇,酒精会加速毒素的吸收。
吃菌千万朵,安全第一条!
不要采摘野蘑菇!
不要食用野蘑菇!
不买不卖野蘑菇!
三墩乡人民政府宣
2024年5月15日
责编:陈红
来源:三墩乡党政综合办
下载APP
分享到